总裁文集
危机拯救人类

张跃 2008年12月26日 《亚布力观点》0901期编前语


这些年,西方人引用中文最多的一个词可能是“危机”,他们说,中国人总是把危险与机会看成并存的东西。我不知道祖辈造词时是不是这个用意,我可从来都是把自己遇到的危险和危害看成是机会。现在来看,是一个好习惯。

之前,我对秘书长说,这一期多找一些关于企业如何应对危机的文章,结果仍然不多,看来悲观情绪太多了。但从王梓木、金碚、曹远征等人的文章中还是可以发现机会。

这一期反思的文章很精彩,比如李杨谈的金融与实体经济脱节问题、吴晓灵关于正视马克思货币理论问题、刘伟关于社会主义体制的本质就是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等等问题,值得细读细想。

几天前,我为今年的亚布力年会去哈尔滨邀请省市领导,见了3人都表示愿意出席。看来,是谈透了。那天下午与副省长盖如垠谈了1个多小时,话题由边贸转到了生态问题,晚餐与哈尔滨书记杜宇新2个多小时谈金融危机,最后落实到了就业问题,再晚一点又在茶楼与孙尧副省长谈了2个多小时的有机农业。

关于失业问题,我给杜书记一个良方:对哈尔滨1亿平方米住宅像德国那样进行节能改造。如果3年内改完,每年可新增30万个就业岗位,并且每年可拉动GDP300多亿,还为今后每年节省数百万吨标煤,超过国务院下达的减排指标。就业、发展、环保,一箭三雕。重要的是可立即动手,普通工人经过几天培训就可上岗。我走后的2天,他连催几次,叫我给他几个具体数据。我组织员工挑灯夜战,出了一份较全面的报告。我为中国有这样的官员而兴奋。

关于生态问题,我从盖省长那里了解到,俄罗斯森林每年自然倒树2亿立方米,被取出来利用的微乎其微,中国每年仅从俄进口1000万立方米。我的生态知识告诉我,这是一个极大的损害,树木自然腐烂会产生大量的甲烷,其温室气体强度比二氧化碳严重20倍。而在世界的另一些地方,好端端的树却被大量砍伐,我们的家具厂、造纸厂、建筑商为何不去俄罗斯呢?看来,商人的视野总是太窄。我们还谈到了利用废热的问题。一方面,发电机的发电效率只有30%多一点,剩下的60%多的热量都白白排给大气,另一方面,又用电来制冷(还有用电来采暖的),这是多么大的错误!完全可以把废热接入非电空调设备,制冷就不用能源了。

关于有机农业问题,我从孙省长那里了解到转基因的具体危害,我们谈到恶性追求农业高产危及人类健康甚至生存。大家很激动,一致赞成在亚布力搞一个“生化论坛”,唤起人们对现代农业科技危害的关注。第二天我在哈市找到三本书:《粮食战争》、《粮食危机》和《食品危机》,书中对现代农业、尤其是以世界四大粮食巨头为实现垄断而创造的“全球化”农业模式给予了揭露和批判。人类的天性中有一个致命的误区:凡是高效的都是好的。一个农民养活100个人,多神奇呀!但这是好的么?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当然是生命,而生命是最不讲效率的。人生在于享受生命,比如品味原汁原味的没有丝毫毒素的食品。但是现在,世界性的经济效率崇拜风气,把人类最宝贵的东西给丢掉了。想想看,美国人还有多少味觉?用多少钱治病?恩格尔系数能反应多少幸福指数?人类啊!能不能回到用有机肥、用生态驱虫法、用天然种子并精耕细作的社会?能不能回到一个农民养活一个或两个非农民的时代?什么三农问题、新农村问题、城镇化问题、土地问题,能不能以人为本?

对,以人为本。这个看似非经济的问题,其实是最真本的经济问题。丹麦正在全国实现“农业有机化”,他们不富吗?我们的祖先——盛唐、康乾不丰衣足食吗?把农民赶到城里去打工,然后是周期性的经济衰退、失业,民众要这种宿命吗?办那么多工厂、开那么多公司,然后是商品过剩、产能过剩、泡沫满天,然后是周期性的亏损、破产,难道企业家需要这样的宿命?

如果这场危机能够让人类冷静下来,把思想拨回原点,拨回以人为本,拨回人人有工作、餐餐有可口而无毒的食品、穿天然纺织品、用天然漆刷家具和墙壁、骑自行车或开省油而耐用的车,拨回开办创造独到价值且稳健经营的公司,实施拾遗补缺的地区贸易和国际贸易,拨回人们把多余的钱存到银行换取恰当的利息、银行理性地贷给急需钱用的公司,让公司持久地生存并服务于社会……如果这样,那这场危机就拯救了人类。

Copyright© 远大科技集团      湘ICP备09010211号-1